黑龙江省教育厅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02月18日 来源:省教育厅
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以及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大规划”、“十大重点产业”、“十项重点民生工作”等中心任务,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主线,高举改革大旗,实施综合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依法治教,提升治理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深入学习宣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把广大干部、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组织开展学习宣传三中全会精神主题实践活动。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项课题。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省属高校处级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培训班。
2.改革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贯彻教育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若干意见”及“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制定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贯彻落实方案。加强对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省级统筹。探索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现代化监测和教育满意度测评。进一步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下放一批评审评估和表彰奖励项目。创新管理方式,更多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效能。贯彻教育部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意见,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齐齐哈工程学院章程的制定、核准与发布工作。开展高校、职业院校管理年活动。
3.建立健全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推进机制。加强整体推进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强化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综合协调功能,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协同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协同创新。继续开展教育规划监测评估,完成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目标监测和教育“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加强分类管理,推动成功试点转为国家级示范项目。开展重大投资教育基本建设项目绩效评价。
4.积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配套文件,整体设计各级各类教育考试招生改革。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出台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改进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继续提高普通高中招生定校配额比例。修订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意见。加强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坚决整治考风考纪问题。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继续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注册入学制度,积极探索实行高等职业教育“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适度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学校、专业和招生数量,适度扩大单独考试招生高职院校的数量。扩大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范围,在文史类、理工类各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除特殊类型招生)。坚决治理各种违规招生行为。学习先行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经验,对高考综合改革调研、论证。启动高考单项改革试点。
5.积极发展民办教育。贯彻落实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若干意见》。依法支持民办学校实行管理和发展方式改革试点,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创新民办教育投融资体制,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助学贷款、基金奖励等制度。构建差异化扶持政策,重点扶持教育部牵头实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中确定的成员单位。着力建设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加大对民办高校抽逃办学资金、侵害师生权益等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完善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筹备召开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6.强化教育督导工作。贯彻教育部出台的“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建立健全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及日常办事机构,加强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提高督导工作专业化水平。构建督政与督学、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教育督导体系,建立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贯彻教育部出台的《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办法》,加大对地方政府履职督导力度,继续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和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载体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落实教育部《教育重大突发事件专项督导暂行办法》,制定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督学责任区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配合国家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监测,探索建立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和高等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7.继续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方位推进教育交流,扩大合作空间,切实把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建设成国家面向东北亚教育国际合作重要窗口的任务落到实处。依托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等机制,支持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高校与俄罗斯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建立联合实验室、招收俄罗斯留学生、培养赴俄汉语教师、开发汉语教材及联合培养对俄经贸类人才,鼓励引进俄罗斯高水平大学优秀教师来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高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哈医大筹建中俄医科大学联盟。落实“中俄青年交流年”的各项活动,组织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高校校长赴俄参加第11届中俄大学校长论坛,认真完成第4届“携手青春,共享阳光”以及“中俄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重点活动。贯彻教育部《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扎实推进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试点工作。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8.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中央颁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教育活动。开展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制发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意见。扎实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师德建设的意见”,抓好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实施辅导员实践教育计划和挂职锻炼计划,启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试点。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启动名师名家示范课工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加强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打造“十万名大学生进社区”、社区法律诊所等活动品牌。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启动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心理素质拓展基地建设,健全心理问题重点人群跟踪服务责任体系。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启动“易班推广行动计划”,推行“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计划”,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微博、微信,建立校园网联盟,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增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话语权。进一步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贯彻落实教育部将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融入中小学教育各方面各环节,强化德育实效。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意见》。
9.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落实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制度。重点督查普通高中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推动各地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规范体育场地、增补体育器材,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完善中考体育考试制度。加强对中等专业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生活卫生设施。认真做好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加强学生军训规范化管理工作,推动中小学国防体育进课堂活动。举办第6届全省大学生运动会。
10.切实改进艺术教育。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意见,强化学校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研究制定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公示、学校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制度,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工作,做好国家和省级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
11.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高校二级学院综合改革。实施好本科教学工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等各类卓越教育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支持计划,建立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办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实施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稳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改革试点。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研究制定省级示范基地标准。贯彻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指导意见,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和集团化办学,积极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构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立交桥”。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各级各类教育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支持有条件的中学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12.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澳门尼威斯人网站8311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执行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幼儿园园长、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制定教师评价标准与办法,建立教师评价导向机制。实行市(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继续实施教育部“师德长效机制建设”试点项目,建立师德问题举报查处机制。整合资源和人才项目,加大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力度。分类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各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教育部“省、市、县三级培训基地建设”试点项目,制定出台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标准。完善省和高校访学支持体系,扩大教师访学规模。设立骨干教师和中高级管理人员社会实践项目。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队伍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制定职业学校编制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动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推进中小学教师“五年一轮”全员培训计划,组织和实施好“国培”、“省培”项目。启动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继续开展民族教育双语教师培训。组织开展民办学校校长、管理队伍、骨干教师培训,探索建立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组织好第3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
13.努力提升教研和教育科研能力。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初中小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转变教研服务方式,大力加强校本教研,着力完善以校为本、基于网络、覆盖城乡的教研格局。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推进研究基地和团队建设,探索课题招标与 | 23081102000116号
对外承接网站制作业务 手机:13836644986 QQ:799586455 E-mail:kxh6666@163.com
学院信箱:sjmsxy@163.com 院长信箱:wyh66899@163.com |